余姚市精武体育会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入会须知 | 携手精武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精武文化 精武拳技 赛事活动 非遗传承 世精会专题 光荣榜  
论“翕气之道,必致之末”与太极拳健身养生_余姚市精武体育会·CHINWO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精武文化 > 精武研究 > 课题论文  
论“翕气之道,必致之末”与太极拳健身养生
作者: 点击数:1633 加入时间:2017/3/30 字体:  

[简介: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翕气之通道,必致之末”,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优秀的祛病健身养生的吐纳术。经过解剖、分析,明确它对祛病健身养生的机理、作用。对我们应用“翕气之道,必致之末“的理念、方法,结合太极拳修炼之呼吸,进一步扩大对祛病健身养生的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木简医《十问》中论述:“翕气之道,必致之末,精生而不厥。上下皆精,寒温安生?”意思是说,行呼吸的原则,一定要将气引导至躯体的四肢,乃至全身各处,使全身的精气源源不断地产生,永不短缺。如果全身上下都充满精气,寒邪和温邪之气怎么可能产生呢?“翕气之道,必致之末”一直成为传统气功特别是太极拳吐纳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修炼方法。

  “翕气之道,必致之末”的机制

  传统气功、太极拳的调息,属于随意性运动,由大脑皮质来管理。大脑皮质可以兴奋、抑制呼吸运动,也可以改变呼吸的类型。“翕气之道,必致之末”,其机制正是通过呼吸结合意念活动来实现的。

  意念控制呼吸运动主要表现在确定和形成某种特定的呼吸动觉移动模式。“翕气之道,必致之末”,主要采取了两种动觉移动模式:一种为集中的线行移动模式,另一种是扩散和辐射型移动模式。一般像呼吸引气至躯体的两下肢便是运用前一种模式,在这种动觉移动模式的制约之下,经过反复修栋,便会产生气流不断随呼气沿任脉进入丹田乃至两下肢末端的感觉。而引气至全身各处乃至肌体的表层,则需运用后一种模式。在它的制约下,经过反复修炼,主体便会产生气流随呼气不断扩散至全身各处乃至肌肤表层的感觉。久而久之,全身经脉内的真气也会被激发出来。

  呼吸运动的部位是在胸腹部,呼吸运动的动觉当然也来自胸腹部,但炼功时可以在意念引导和特定动觉移动模式的制约下,通过呼吸时的动势、力度和节奏;呼吸时产生振动波和谐震波;呼吸时产生的胸腹腔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把呼吸运动的影响延伸和扩散至全身各处,乃至肌体的末端。特别是炼功时均匀、轻缓的呼吸节奏,能促使躯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乃至各个细胞的原有震动状态、震动频率,即他们的物理、化学、生理特性的周期性变化,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这样便可形成漫及整个肌体的谐震波。

  由上述震动波、谐震波以及胸腹压力所产生的影响,同特定的呼吸的呼吸动觉移动模式一起不断刺激两下肢末端或肌体表层的感觉细胞,引起这些部位感觉细胞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进而激动分析器的外周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于是中枢神经便会产生肢端或肌体表层的某种动觉。

  “翕气之道,必致之末”所以成为可能,而且还因为人的意念过程本身就能产生脑电信号,它可以直接对肌肉纤维发挥作用,它会刺激动作神经将指令电流传给肌体的肌肉纤维,使肌肉产生相应的肌电。

  此外,在行呼吸运动时,引气向肢端传导,自然会对运行四肢的经脉产生激惹作用,这就会引起经络系统的传感活动。而经络系统传感活动的发生和旺盛,可使平时隐匿的肢端同内脏、肢端同中枢的联系活跃起来,这又大大增强了呼吸运动对肢端的影响和作用。

  由此看来,呼吸运动经过呼吸、动觉的整合和意念的引导,其影响和作用是可以达到四肢末端和体表的。

  “翕气之道,必致之末”的效应

  将呼吸之气引到肢端和体表,能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

  首先,,它通过延伸和扩散呼吸动觉,并结合呼吸的节奏性运动,能震动微細血管的自律运动;而呼气或吸气时产生的动势、力度、震动波和胸腹腔压力乃至经络传感等,在意念和特定动觉移动模式的制约下,则能成为激惹、鼓荡微细血管的动力,这样,全身的微循环便会被大量开放。由于大量开放全身的微循环,增加末梢血管的血流量,旺盛血行(随血液输送到组织的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也相应增加),从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大大提高机体的活力。这对强身祛病、益寿延年,将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其次,可以有效地疏通全身经络,催发和促进真气的循经运行。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体的通路。人体通过全身经络有规律的运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五脏六腑、回肢百骸、皮肉筋脉等所有组织器官,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翕气之道,必致之末”,它通过延伸和扩散呼吸动觉,通过呼吸运动产生的动势、力度、震动波和胸腹腔压力等,对全身组织包括肢端和体表,进行弥漫性的广泛刺激,这就必然激发了经络系统,活跃了气机。特别是脚趾和手指的末端,既是足三阴给的起点和手三阴经的终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点和手三阳经的起点,不断将呼吸之气引至四肢末端,能对十二经脉进行良好的激惹,久而久之,可以打通十二经脉,乃至出现传统气功中所说的气通大周天的情况。这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体质。

  再次,能加强体内的自我控制系统,实现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第一,由于引气通达肢端的这种吐纳方法,能活跃经肺,大量开发微循环,旺盛血行,故不但可以增加传递信息的介质,而且能够促进细胞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生化反应的产生,从而激活和增加体内的自我控制系统。自我控制系统的激活和加强,是实现和保持生命活动动态平衡的根本保证。第二,呼吸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节律发生器,呼吸节律的兴奋几乎扩散到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特别是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尤为明显。显然,“翕气之道,必致之末“这种缓慢细长的呼吸节律,能提高大脑的有序化,进而提高中枢神经对机体的全面控制和协调能力。第三,深慢柔长的呼吸运动,通过化学感受器,能引起中枢神经以及外周器官的良性反应,特别是调节心血管和内分泌的功能,这可以促使机体实现内平衡。第四,由深慢柔长的呼吸运动,便能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帮助机体恢复和维持酸碱平衡。科学研究发现,癌细胞在酸性体液环境中很容易生长和扩散,所以外国科学家断言百病皆从体液酸化开始。第五,通过呼吸运动形成的谐振波,能调整内脏各器官的不同震动频率,这对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患有某种疾病的器官,通过调整频率和震动状态,能促进该脏腑功能的康复。这正是《六字诀》的祛病健身原理。

  “翕气之道,必致之末”的方式方法

  主要采用的“吸升呼降”式和“吸聚呼散”式。吸气时引气以全身包括体表聚入“丹田”,呼气从丹田引气向体表或定向部位扩散。

  采用“翕气之道,必致之末“的呼吸原则,在具体配合太极拳修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在松静态的基础上进行功法运演。松静度越深,功法运演会越顺利,功效也会越好。

  2,要学会细缓柔长的深呼吸。因为“翕气之道,必致之末“,需要运用逆腹式呼吸,需要延长呼吸周期,需要利用呼吸的动势和力度,需要扩大呼吸运动的作用范围,需要建构特定的呼吸动觉移动模式,而这些,只有实现了细缓柔长的深呼吸才能做到。

  3,要轻轻系念特定的呼吸动觉移动模式,自然地跟随它将气流引至肢端或体表。因为在炼功运演时这样存想,久而久之,持定的动觉移动模式也就自动形成了。

  4,在意念跟随呼吸动觉移动时,一般要让吸气过程略带“聚集”的意念,呼气过程略带“疏散”的意念,这可加强吸清排池的功能。同时要注意随着吸气或呼气,要在四肢末端稍微留存一下,以加强气贯四肢的效应。

  5,不论引气通达肢端或体表,均要加强内心的“体验”,加强想象性的“感受“,觉得气息真的像一道涓涓细流,在体腔内在肌肉问缓缓流动;或者觉得气息正你云雾一样逐渐向全身的脏腑、筋脉、肌肉弥散和充盈。这种“体验”和“感受“,可大大加强炼功效果。

  总之修炼太极拳时,采用“翕气之道,必致之末”的呼吸原则,能更好、更快地达到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内运外动;达到抱元守一状态。才能更好地达到祛病健身养生的效果。




教练:符鸣民,咨询电话:13685722928



Copyright © 2007 - 2011 余姚市精武体育会版权所有
世界精武联谊会成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浙ICP备08103200号
信息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