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精武体育会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入会须知 | 携手精武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精武文化 精武拳技 赛事活动 非遗传承 世精会专题 光荣榜  
练拳散记_余姚市精武体育会·CHINWO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精武文化 > 精武研究 > 精武著作  
练拳散记
作者: 点击数:1076 加入时间:2013/7/30 字体:  
        学练太极拳已有数年,但对太极拳的了解和感悟却是在认识陈小龙教练以后。今年八月份,有拳友告诉我说西山文化广场在学《太极十八法》,几个人结集,慕名而去。认识了陈小龙教练:黑黑的脸庞,敦实的身材,浑厚中透着一种灵动之气。在我们的要求下,我们几人跟他学习了《太极十八法》.......
       在跟他练拳的过程中,弥补了已往我对太极拳知之甚少的空白。以前,只知太极拳有健身的功能  ,并把它当成医疗体操。对其技击功能根本不了解和不懂,只是机械地模仿练架子。在看完我们打拳后(也许是我们打得太不合规范了)他说了句,你们打得象跳舞。然后,他说道:太极拳能从历史上流传下来首先是因为它的技击功能,要练好太极拳一定要懂得太极拳的拳理。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天人合一,物我同然,一动无不动,一合无不合。他要求我们去读《拳论》(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拳论说),用拳论指导练拳。在以后的练习中,我逐渐了解了竟赛套路尽管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攻防技术的原形有所变化,但仍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如:踢、打、摔、拿、击、刺是套路的技术核心,知道了练拳必须“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要求精神集中,练习时要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这些全新的感悟,是以前所不知道的。在他的指导下,我又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读了王宗岳的《拳论》和其他武术理论文章,了解了太极拳是武术文化的一朵奇葩,它的一招一式都表达着前人的智慧,富有内涵和哲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合了道家的守静到柔,佛家的禅定参悟,医家的经络学说等诸多理论,太极拳以刚柔并济,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深蕴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
       练太极拳不要单纯地练架子,因为不当练习,反而会引起伤痛。如我以前,把弓步做得太过了,而经常膝盖痛。要讲究凝神静气,身气合一,中正安舒。从外形看,动作柔和,但柔中有刚,绵里藏针。不仅有外形美,更有一种精神美。有时,我看行家打太极拳,就觉得灵动中透着儒雅、含蓄,绵密中藏着勇敢,果断,浑身上下富有生气,有力量。太极拳集防身、健身、修身、养身于一体,通过打太极拳的练习,我已逐步地了解了太极拳,并且已喜欢这项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体育项目,能健身、修身和防病、治病,从而提高人体的力量、柔韧、灵敏、平衡等多种身体素质。
       健康是我们追求的生活目标,在西山广场锻炼的日子里,我看到了行家高手,更有德技双馨的武术家,为传承这一武术文化而不断传带弟子,他们言传身教,不计名利,不辞辛劳,做着文化使者。常言道:“苦练三年,不如名师一点”,确实,我在陈教练的指导下,改变了以往诸多不规范的动作,对练拳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Copyright © 2007 - 2011 余姚市精武体育会版权所有
世界精武联谊会成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浙ICP备08103200号
信息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