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精武体育会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入会须知 | 携手精武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精武文化 精武拳技 赛事活动 非遗传承 世精会专题 光荣榜  
潭腿的起源_余姚市精武体育会·CHINWO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精武拳技 > 精武拳技五个十套  
潭腿的起源
作者: 点击数:1375 加入时间:2013/4/7 字体:  
    北腿起源于五代时期,后周主郭威是个有志之士,会用贤人为扩大后周的实力和统一中国,派自己的结义弟兄征东将军李昆(字天岳)东征契丹。兵至山东临清地界发生变故后周主郭威病逝,郭威执政仅三年,李将军十分悲痛,因与郭威交厚,又知郭威无子,其养子柴荣虽然不错,是否能向其养父一样对待老臣,为人如何,却不得而知。他自己心灰意冷,把兵权交给副将把部队带回来,自己就和他的两个家人在附近的龙潭寺出家为僧.法号昆仑。昆仑大师家学渊博,又善通医术,武艺绝伦,他为征东将军时,使用兵器是汉高祖刘邦所创的凤翅镗。出家后.不肯荒废,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悟出以腿为主的一门拳脚功夫武学,因此有人说“拳打三成腿打七”,表现了腿功的重要。还以龙潭寺的潭字为名.称为潭腿。
    (昆仑大师出家是在公元953年).到公元960年天下归宋后,宋太祖赵匡胤,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后。为巩固宋的统治,招集天下文武方面的人材,于9 6 9年举行天下文武恩科考试。武科通过时近三个月的选拔.定出了“潭腿、串拳、大洪、小洪、华拳、少林拳”的六大名门,试官上表报奏宋太祖当时制图上就留传下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称谓,而且写表全是竖板,宋太祖看后十分高兴道:“上面是潭腿.下面是少林拳,一是山东在汴梁之东北一是少林在汴梁西南,真可称为’南拳北腿…。
    宋太祖随后把六大名门之人选宣上殿来,让他们一一比试后.看到潭腿势架简单易学,变化无穷,十分赞许,认为学武之人如先学潭腿,再学习其它门派的功夫效果会更好。自此,潭腿形成了武学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宋太祖又钦定了十八般兵器既是“刀枪剑戮、斧钺牌叉、镗棍槊棒、鞭铜锤抓、拐子流星”。这是历史除汉武帝后的另一位重武学的皇帝。由于宋太祖兴文武治国天下习文练武之风甚盛。数十年后,这时的昆仑派传人已是第四代传人湖广大师了。临清县是回族自治县,当是临清有个风俗是每年秋收后有个祭祀活动叫“谢秋”,每到“谢秋”活动时举县庆贺,就如同庙会一般。“谢秋”活动不分民族,都要演示节目技巧、摔跤、杂技等。湖广大师率寺中弟子被邀请去参加“谢秋”活动,在活动中做了潭腿的拳术表演,阿訇和回民大众十分喜爱,活动结束后,大阿訇率三十名回族青年来拜请湖广大师学习潭腿并逐步形成了回族独特的代表形势,而成北腿的教门派分支,称为教门潭腿或临清潭腿。后人有称‘从南京到北京潭腿出自教门中’的说法。
    到明朝时,少林寺的相济大师,云游到山东龙潭寺时见到昆仑派第四十七代掌门跃空大师,两位大师一谈,恨相见太晚,切磋数月仍依依不舍.两位大师以少林拳的罗汉拳和昆仑潭腿中的十路潭腿互换.自此以后,少林寺又以少林拳的特点增加了两路,所以少林潭腿有十二路留传了下来。至此北腿形成了昆仑派、教门派、少林派的三派流传形式,昆仑正宗到清咸丰年间第七十一代.在门派的班辈字上是有分别的,昆仑派百字真传,临清派百二十字相传,少林派八十字流传。南拳北京互换后,留下一首两位大师的诗,是‘昆仑潭腿少林拳,一踢一打妙无边,若是两家互换用,打遍四海无贼烟’。
    北腿昆仑派的门规规定传艺先传谱,教式先教歌,练的是“头肩肘手胯膝脚,劈搓挂叨搂挑,蹬截蹶飞旋撩,弹桩扁跺勾连扫”。有‘西江月’讲:身如风摆杨柳,手如织锦之梭,前进后退左右挪.制敌何需闪躲,进攻需当防下,动手何必擒拿,拳打三分腿打七,瞬间顺制随克。 
Copyright © 2007 - 2011 余姚市精武体育会版权所有
世界精武联谊会成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浙ICP备08103200号
信息管理登陆